蘑菇菌的手记

厦门夏天:鼓浪屿记

2015-08-29


>>>第三天

 

酒店的大堂一楼有个蛮宽敞的自助餐厅。早起下楼,松懒的身体还藏着些许倦意,寻到一处四人小桌,缓缓地开始寻找能叫醒自己的食物。

酒店的自助早餐不外乎那些,简单地拿了些面包和牛奶,以及少量的哈密瓜。

中西结合的自助餐。爸妈他们吃不习惯西式的早点,索性就拿了很多炒面类的食物。早餐自己也吃不了太多,倒是连喝了好几杯脱脂牛奶,顺滑的感觉一下子就提起精神来。

 

接待我们的那位叔叔提起就安排好了厦门的出租车。

胖嘟嘟的车身也真是萌啊,或和厦门的小资情调也是很搭配呢。行车间,立交桥下是茂密的绿色植被,像远处的海一样。

 

鼓浪屿在厦门本岛的附近,但是两者间没有连接的桥梁,只能够通过三十分钟一班的渡轮前往。

自己坐船上岛的经历是很少的。

凭身份证登船,再到船准时离开码头,海浪在船身旁拍打。

这种别样的体验,一时让自己只会呆呆地看着,海浪翻滚,却吐不出一个赞美的词句来。不同于在陆地上的感受。

 

倚靠在船的栏杆处,看远处逐渐清晰的岛屿。

“前面就是我们的目的地,鼓浪屿了。”渡轮的广播中不时播报介绍着有关船只经过的那些岸边的景色。

岛屿在视野里是一条长长的陆地,红色的瓦房,停靠的渡轮。

 

船只在海上最后绕了一个圈后,终于是停靠在了鼓浪屿的码头旁。人群涌动,看一些游客还提着行李箱,大概是计划在岛上住一晚上看看鼓浪屿的夜色吧。

一脚迈上码头,船身摇晃的感觉顿感消失,海风微凉。

 

上岛后,先是寻了一部电动车,沿着海边行驶,陆续经过的沙滩,鼓浪屿沙滩边穿着长裙拍照的女孩们。

人们大多是步行,看车驶来,只能往路边稍稍靠一点。大小的摆卖纪念品的摊位,还有些建筑风格颇有中西结合的旅社。

鼓浪屿的岛面积很大,若要整个岛都看遍,非得走一整天才可。

上岸时在路边买了张地图,在翻看地图间,电瓶车驶了小半段路便停下了。

 

园林?

听闻鼓浪屿在二十世纪时,是有很多留洋归来的华侨所居住的地方。善于生活,园林也是修建得很美。

买票而入。海浪拍打着岸边,些许水花从下水道口喷溅出来,溅湿了路旁的花草。远处可见一巨石,或是人工安放在礁石上,没有支撑却是稳稳当当,上写有“海阔天空”也着实大气。

七拐八弯的石桥通往海中的石亭。

“那几个都是当年打仗的碉堡哦。”大哥哥指着那石头屋子。看其圆柱体的样子,倒的确是人工所建,莫非是当年为了防御逃到台湾的国军?

 

上小山。

看见一钢琴博物馆。琳琅满目的各式钢琴,各有各的名字和故事,暗沉的漆色。

忽的听见琴声,悠远传开,引得自己下意识地靠上前去。这些钢琴保养得都很是不错,音色美妙,合上这鼓浪屿的海景,颇有韵味。

又见“十二洞天”,人工石头堆砌而成,中有许多门洞,或大可直立而出,或小只能蹲身钻入。一出石洞,再回头看看其他人,有种不知自己身在何处的感觉,在石洞中穿行,如同山上的迷宫,忽上忽下。

爸爸跟在我的身后,我从一洞钻入,他从另一个小门进去,再两人回头相望,不由得惊讶两人会相隔这么远。

“哈哈。”

“哈哈。”

 

不到长城,非好汉;到了鼓浪屿,若没去日光岩上看看,也不算是到了鼓浪屿呢。

山从山脚下看上去很高,但最后爬到山顶却不觉疲累。

上山路途,看到许多雕塑和庙宇,也有大大的观音白像。一岩石凌驾在头顶,形成三角岩洞,见其岩石上写有“避暑洞”,看来以前的旧人也是很会生活的嘛。

 

日光岩山顶没有树木,石阶修与石头上,手扶栏杆跟随在人群队伍后,慢慢登顶。

 

放眼看去,鼓浪屿的景色尽收眼底。

那片红色瓦片的房子是居民区和小吃街,那片是我们刚刚上岛时候路过的沙滩,那里居然是处大的足球场。

看向更远处还可以看到厦门本岛的景色,厦大的教学楼在林间若隐若现,普陀寺的佛塔都能看得清楚。

 

流连于日光岩山的游客太多,一家人只能在人群的间隙中拍着合影,排列组合的合影也最是繁琐。不知不觉在山头呆了很久,最后再环看一周,下山离去了。

 

来厦门的时间有点紧,而明天就要踏上归途,无奈草草地看了几处景点,便登上了回厦门本岛的渡轮。

 

希望下次来厦门,来鼓浪屿,能让我安静地走遍每一个角落。

 

 

(未完待续)

评论
©蘑菇菌的手记 | Powered by LOFTER

For a daily life.